北语22秋《心理学》作业1(标准答案)
时间:2023-04-06 点击:440次
00
北语22秋《心理学》作业1(标准答案) 试卷总分:100 得分:100 一、单选题 (共 13 道试题,共 52 分) 1.学习定势实验的最重要理论意义是( )。 A.表明灵长类有“顿悟”能力 B.表明葡萄干可以作为强化物,促进猴子的辨别学习 C.说明通过练习,学习可以从试误过渡到顿悟 D.说明练习应循序渐进 答案:C 2.“给予新习得的词语(如work hard,warm up等),学生能造出合适的英语句子。”这样陈述的目标的学习结果类型是( )。 A.智慧技能 B.言语信息 C.语文知识 D.认知策略 答案:A 3.儿童在看动画片时,看到上面的情节可推知下面的情节发展。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, 这种能力的适当解释是( )。 A.儿童观察力强 B.思维的逻辑性 C.儿童想象能力发展快 D.儿童头脑中贮存了相关情节的脚本 答案:D 4.如果教学目标是程序性知识,在有现成的文字教材条件下,对中学生而言,最适当的教学方法是( )。 A.自学 B.讲授法 C.指导发现法 D.精讲加变式练习 答案:D 5.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,结果导致不良品德。为了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响,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,适当的做法是( )。 A.避免学生观看这类影视片 B.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 C.影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 D.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“恶有恶报,善有善报” 答案:D 6.下面的词语中的行动动词是( )。 A.热爱 B.写出 C.读懂 D.辨别 答案:B 7.教师罚学生抄写课后生字五遍,这时学生的抄写行为属于( )。 A.集中练习 B.区组练习 C.随机练习 D.不属于动作技能的练习 答案:D 8.区分操作条件反应与经典条件反应的正确标准是( )。 A.条件反应是否受到直接强化 B.新的S-R联结是否形成 C.强化物是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 D.是否有强化物 答案:C 9.在现阶段指导任务分析最全面的理论是( )。 A.建构主义理论 B.信息加工心理学 C.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D.行为主义理论 答案:C 10.动作技能不易遗忘的原因是( )。 A.动作技能是经过大量的练习之后获得的 B.许多动作技能是以连续任务的形式出现的 C.动作技能的保持高度依赖小脑和脑低级中枢 D.以上皆正确 答案:D 11.研究发现,策略应用的有效性自我评价是策略训练成败的关键,这一结果的教学含义是 A.策略训练应与反省认知训练相结合 B.策略训练应与具体学科领域相结合 C.策略训练应使学生感到愉快 D.策略训练应与价值观教育同步进行 答案:A 12.学生“品德差、学习差,几乎没有合作行为,而且谁也不知道该做什么”,这是学生对( )领导方式的典型反应。 A.民主型 B.放任自流型 C.仁慈专断型 D.强硬专断型 答案:B 13.在一个实验中双生子之一T从第48周起每日作10分钟爬梯训练,连续6周。在此期间另一双生子C不作爬梯训练,从第53周开始训练。结果C在2周后赶上了T的爬梯水平。双子C为什么只用两周训练便能赶上双生子T训练8周的水平是( )因素在起作用。 A.教育 B.成熟 C.环境 D.主观能动性 答案:B 二、判断题 (共 12 道试题,共 48 分) 14.科学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在我国古代就出现了。( ) 答案:错误 15.倘若要求小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文章的字、词、句以及标点等机械方面,而学生的这些技能尚未达到自动化程度,会严重限制他们思维的自由发挥。 ( ) 答案:正确 16.某中学生13岁开始学跳高,当时身高1.6米,跳高成绩为1.7米。两年后身高1.75米,通过训练,跳高成绩达2.00米。他所提高的成绩是通过练习产生的行为变化,所以,可以用学习来解释。( ) 答案:错误 17.组织策略不需要在记忆的材料中增加信息。( ) 答案:正确 18.规—例法属于接受学习。( ) 答案:正确 19.教学中强调解决问题结果,而不强调解决问题的过程。 答案:错误 20.学习者的先天素质对学习没有任何影响。( ) 答案:错误 21.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中,“强化”指在适当反应之后呈现强化物。( ) 答案:错误 22.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证明,遗忘在学习之后就立即开始了,遗忘的速度呈先快后慢的趋势。( ) 答案:正确 23.许多野生动物如长颈鹿出生以后立即试着站立,然后试着走路,而且很快就会走了。新生长颈鹿的这种能力变化属于学习。( ) 答案:错误 24.先学习正方形再学习平行四边形属于上位学习。 ( ) 答案:正确 25.在学习程序性知识时,可以布置思考题,让学生带着问题复习、讨论等。( ) 答案:错误 |